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巴赫金小说修辞观:理论阐释与问题意识(4)

时间:2016-04-15 13:41 点击:
用巴赫金的小说修辞理论,观察鲁迅《狂人日记》,会发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修辞面貌的文言和白话,统一在小说的修辞结构中,而无文白夹杂之弊。 文本的初始叙述,是作者和叙述人合一的文言叙述;文本一至十三叙述单元

  用巴赫金的小说修辞理论,观察鲁迅《狂人日记》,会发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修辞面貌的文言和白话,统一在小说的修辞结构中,而无文白夹杂之弊。
   文本的初始叙述,是作者和叙述人合一的文言叙述;文本“一”至“十三”叙述单元,是作者以日记的文体形式,模仿狂人的白话叙述。篇首“说释”文体的文言 气息和“迫害狂”之类现代医学话语杂混,初始叙述的文言句子和文本其他部分的白话共存于小说的修辞结构:文言叙述供医家研究的病例,白话叙述需社会疗救的 底层病弱者。文言叙述和白话叙述在文本修辞统一体中相容,共同将“吃人”的历史和现实转换成小说的“假语村言”:狂人退避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反逻辑、 反理性思维,使他在接受外部信息的时候,每每把幻觉当作现实。疑惧、惊恐、神经过敏,使狂人的自我保护变成了无尽的防范。外部世界的有声语言、体态语言、 表情语言,经过狂人的心理过滤,不断偏离现实意义,被“吃”的恐惧产生强烈的心理压迫感,汇聚为“他们要吃我”的修辞幻象,以至于狂人听到的每一句话、看 到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他们要吃我”的类义表达。
  巴赫金强调小说修辞统一体,重视修辞诗学层面的小说文本建构,甚于重视局部词句的修辞技巧。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观察——
  (二)反向论证:修辞学≠书房技巧
  《长篇小说的话语》毫不掩饰巴赫金对一种小说修辞观的不信任:描写局部语言技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见树木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
   修辞学对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失去了真正哲理的和社会的角度,淹没在修辞的细微末节之中,不能透过个人和流派的演变感觉到文学语言重大的关系个人名字的变 化。在大多数情况下,修辞学只是书房技巧的修辞学,忽略艺术家书房以外的语言的社会生活,如广场大街、城市乡村、各种社会集团、各代人和不同时代的语言的 生活。
  巴赫金不赞成小说修辞研究满足于“对小说家语言的语言学描写”,或列举“小说的某些修辞因素”,这基于他的一个重要观点:修辞学≠书房技巧。
   小说修辞是小说学在修辞视野中聚焦,是修辞学在小说研究中的具体展开,这些不仅仅是遣词造句的局部技巧。如果小说修辞研究停驻于词句调遣的“书房技 巧”,忽视修辞话语建构的文本及其指向的人的精神世界,修辞分析很容易在“就语言谈语言”的认识区间搁浅;如果小说修辞中确实存在可分析的局部技巧(因为 理论上修辞学包括修辞技巧,即巴赫金批评的书房技巧),那么,更值得研究者关注的是“为整体的局部”:局部合理,必须融入整体合理;局部不合理,必须转换 成整体合理。
  巴赫金反对小说修辞研究拘泥于书房技巧,与我们的相关论述出于共同的认知基础:“如果研究者的目光锁定在技巧层面,如果修辞学研究从‘技’到‘艺’的提升不能进入我们的学术关怀、不能转化为我们的实践操作,那么,修辞学作为‘学’的价值,必然降格为‘术’”。
  不过,也许需要对巴氏略显极端的表达稍作修正:巴赫金不赞成“只是书房技巧的修辞学”,我们则区分修辞的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第二层面——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
  第三层面——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
  三个层面依次探讨修辞以何种方式参与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和主体建构,据此将修辞分析纳入“话语方式一文本方式一人的存在方式”的层级构架,促进修辞学研究从“技”向“艺”提升,从语言学向文艺美学和文化哲学层面延伸。
  巴赫金反对小说修辞学研究限于书房技巧,我们也对修辞技巧研究持谨慎态度,但不是一概反对。原则是: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